作为企业的 IT 人员,在今天充斥在我们耳边最多的可能就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等名词。于是一场 IT 界的技术革命也在轰轰烈烈被掀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集中式向分布式的变革,探讨传统数据库的更迭,探讨软件定义的 IT 世界。
然而,这一系列变更的内部驱动力是什么?难道仅仅是因为分布式、云计算这些技术的革新需要我们不得不变么?这些技术本身并不是这个时代才诞生的技术,而恰恰在这个时代才成为人们心中的主流,这是因为其特质顺应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业务需求。了解到这一点,那么大家就很容易达成共识了。
顺势而为
做 IT 的人员针对技术的态度,可能粗略分为两种:一种是特别愿意接受新事物;另外一种是特别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尤其是后一种思维。这种人往往都是在传统的领域中沉淀了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得以对传统事物的认知,所以他们不愿意让一个自己并没有感情的新事物来撼动自己的权威性。但是,时代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不会同情个体在某一事物上的付出。互联网还不发达的过去,没有所谓的双 11 ,没有所谓的微博微信热点,没有所谓的春运抢票软件,那么作为 IT 人员,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因为单点故障导致的业务连续性破坏。我们会采用各种业务恢复技术(中间件集群、服务器高可用 HA 、数据备份恢复等)来保障我们的业务连续性。那么在互联网业务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会遇到千万级并发量的考验,会遇到瞬间增加数以百倍的系统压力,会遇到 PB 级的数据压力等等。其实最初的时候,互联网企业也是会用既有的传统技术去试图解决问题,靠不断的优化、升级、扩展等,但发展到一定阶段,他们发现传统技术固有的机制导致了问题的无解,然后才开始探索有哪些适合的技术。于是若干年前曾经诞生的但是并不起眼的一些技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比如说容器技术、分布式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等。
所以,任何新的技术能够成为热点趋势,一定是因为它的某些特质顺应了时代的特殊业务场景。而这些业务场景我们是无法用固有的思维解决的。
切勿轻浮
再来看第一种思维。首先值得肯定得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因为新鲜事物才能带给我们创新的思维,带给我们时代的前沿思维。但是很多 IT 人一旦接触到了一点新鲜的技术,就敢于否定一切,敢于吹嘘他所接触到的这个事物是引领时代的弄潮儿。
经常有人一旦研究到一种所谓的分布式数据库,就认为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末日到了,都应该下架了。请问逻辑在哪里?就因为这种分布式数据库是新鲜事物,就因为是某某互联网企业创造的?还有认识到分布式对象存储技术的先进性之后就开始用对象存储的优势来全面否定传统集中式存储的价值。我们不能把任何两种技术做简单的对比,然后得出好坏的结论,好坏都是相对于特定场景说的。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不仅仅要研究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特质,还要研究新的分布式数据库的特质,你会发现从外界传递到你意识当中的信息和你真正研究下来得到的结论是不完全一致的,每一种数据库都是有其适用场景的,当我们认清了这种场景的特殊性和数据库的行为特征之后就知道其内在的必然性了,也就不会盲目去下一些不客观的结论了。
所以,接纳新事物否定固有事物不等于具备了创新思维,只有对新旧事物本身做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才具备了基本的技术分析能力和思维,结论的客观与否决定了我们作为技术应用者是否合格;只有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研究中得出新的思路才能算作是创新,新的思路是否可行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称为技术创新者;否则盲目的评判就是技术的轻浮。
业务为基,技术为驱
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不发达的过去, IT 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是以业务需求为基准,并且是被动的适应。今天,虽然科技已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基本的原则还是一样,那就是技术是要和业务的需求相适应的,只不过这个适应是从被动的适应转变为动态的自适应过程。也就是说技术的选型要与其支撑的业务场景特点相匹配,这个是基本原则。
与传统的被动适应区别的一点是技术和业务的自适应过程,也就是说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业务发展的优化升级。
总而言之,时代改变的同时不仅仅带动了技术的变革,而且促进了业务的变革。业务场景的需求并不是一层不变,技术的选型也不是非此即彼、水火不容。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我们 IT 人员的思维是不是可以即抓住事物的原本规律,同时也能接纳并应用变通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