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永远跟随着三个东西走:价格、质量、服务体验。为什么大家去国外旅游购物?海淘作为一个既定事实,比起讲爱国情怀、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找原因比较合适。
国内市场负面消息频出、人民币的购买力逐渐增强、海淘的客户群体相对高端,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种种因素之下,近年来各种海淘层出不穷,行业一片大热。
其整个流程的关键在于转运、重中之重在于清关。
海淘最大的差价,其实是在税。四大快递(DHL/UPS/FedEx/TNT) 在进口报关上是很规范的,但凡是清关难度大的货物、基本上也是客户自己去找报关行自清关。所以现在海淘转运公司几乎都是选择USPS(美国邮政)。
EMS和四大快递的通关方式不同:属于邮政不属于快件,故海关政策不同。在快递行业无论进出口,如果要寄违规的东西(譬如中草药),可以试试EMS、成功率拼的是RP。
据了解、欧美运通海淘转运动辄会有百分之几十的关税——这对于代购而言是难以承受之痛——故对于欧美运通转运而言,通关能力(也就是避税能力)是第一要素、其次才是时效性:一个无法帮助客户合理避税的转运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几乎所有欧美转运承接的包裹都是以个人邮寄物品形式报关、走的是邮政报关而不是四大快递走的商业报关,是因为相对而言海关对于邮局私人自用物品查得比较松。另外欧美运通转运都会为客户提供分箱业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合理避税。
《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43号》第一条规定:个人邮寄进境物品,海关依法征收进口税,但应征进口税税额在人民币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关予以免征。
翻译:不是你买的商品价格超过50块就要交税,而是你应交的进口税的税额在50元以下海关对此进行免单不用交税,只有税额超过50块才需要交。
且就算你的税额超过了50块,也不是每次都要交税,这个有抽查的概率问题。
但是作为一家转运公司、若想合法长期经营,按照商品申报是迟早的事情。里面的各种税收申报又是错综复杂……目前只能是灰色,暂时无解。
先将货物发到香港,然后弄到内地。香港是自由港,除了香烟、烈酒等极个别物品外,其他商品并不征税。而且注册个香港公司也非常简单,大概2000块就可以解决、也不需要什么场地。
商家一般会把货物,通过空运、快递等方式(海运的比较少,海上暴晒易导致内部物品尤其是食品,变质或包装发黄)运到香港、清关很方便。然后把货物送到物流公司的仓库、再通过各种方式弄到大陆:
1 找贸易公司,俗称报关行,正经报关交税进来。
优点:合法合规有海关税单,可以放心放在柜台、网上卖而不用担心工商查。
缺点:需要交税且税率还不低,大部分商品需要交40%以上的税收;且只针对那些不怎么敏感的产品,食品类奶粉类一般不行。
2 找水客集团。
深圳、香港都有这样的水客集团,集团内有香港人和深圳户籍人士:这些人能无限次的往来深圳、香港,同时可以办理E通道:按指纹就可以过关。他们将货物化整为零,从香港那边拖过来。今天一个包明天一条烟、顺手再搭罐奶粉……神奇的水军就这样运用人海战术和海关同志斗智斗勇。
优点:速度较快,你甚至可以用加钱的方式,当天让他们把你的货物弄进来。
缺点:海关有时会打击整顿致使时效下降;且没有熟人介绍是找不到这些水客的。
3 中港车,大飞,越南车,小三通:说白了就是走私。
优点:价格便宜,而且可以搞定大批量货物。
缺点:非法,个别时候会被查没(转运公司一般会按照事先约定赔偿成本价);其次,个别时候会出现黑吃黑(即转运公司把货吞了、自己拿到内地卖,然后赔偿成本价格)。
正因为现有渠道的混杂,而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国家推出了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政策。
政策出台后,则允许商家通过空运的方式,把货物直接发到这些试点城市,然后接驳邮政或有资质做个人物品清关的公司,进行清关派送。该模式称为保税进口,目前形势尚可,更多仍在摸索。
主要变化:
由易观智库所给的2008-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跨境电商情况图可见、可谓形式一片大好。然而为什么海淘市场没有一家大型独家的转运公司呢?
分析各种转运模式可知:海淘转运这个行业,在巨大的需求下不是不能做,而是还没有准备好成为一个“行业”:所有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还存在问题。现阶段,谁能解决了上述问题,让其程序能够合法化,谁就有希望做成个大生意。
国内各大巨头也并非没有行动,如顺丰在2014年推出了“全球顺”服务。业内人士认为是想通过这个突破口去开展国际快递的业务。国际快递是垄断行业,利润较国内快递要高的多。
其实从历史上讲、顺丰一直在做跨境电商,而且做得很大(尤其生鲜)。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感觉到顺丰在做跨境电商:
而申通快递美国官网2014年正式上线,其首磅价格则低于先行者顺丰。申通负责人表示:公司看重海淘业务,将通过海外加盟、控股等模式加速扩张。不过业内人士担心,相比于海外建立配送点,加盟模式存在风险。
海淘转运业务是各大企业争做国际市场的原因。顺丰自建平台“海购丰运”成功出海,天猫国际、京东、唯品会也纷纷涉足海淘业务。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高利润的国际电商配送市场更具吸引力。
近年来,一系列跨境进口电商政策赋予“海淘”合法身份,确认监管和征税方式,降低关税:
一系列政策都是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是明显的政策红利的信号。业内人士认为即便跨境电商的税收红利在未来会逐渐关闭、一般贸易说率可能平缓走低,但目前而言形式大好势不可挡。
根据易观智库提供的中国跨境进口电商AMC发展模型,经过2007年前探索期、2008年“毒奶粉事件”导火索引向的启动期,现国内处于发展期状态。而据《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75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38.9% 。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6.43万亿元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渗透率达到14.2%。
以下为各模式中玩家举例:
什么值得买:定位于消费决策平台,通过购买、评论和分享等把用户与优惠、海淘、众测、咨询、原创分享和商品百科连接,增强消费粘性,与各大网站合作可进行连接跳转。
跨境购:依托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宁波,整合临港地理优势、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天猫国际:依托阿里,具备先天的流量优势和货源优势
洋码头:国内最早、最大的独立海外购物平台,直接让海外商家/买手对接中国消费者,交易体系与物流体系并行,构建海外购物生态系统。
京东全球购:依托平台的资源优势在跨境电商领域快速崛起。
苏宁海外购:打通物流、支付、报关各个环节,自营+平台全面进入跨境市场
考拉海购:网易自营+庞大用户积累+特卖+保税仓发货,迅速切入海淘市场
现在平台受制于当前的国家政策、同步性较高优势不明显。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跨境电商的活跃报道、资本对跨境电商的热烈追捧和政府对跨境电商大力支持,跨境电商行业可谓十分火爆。而真实的情况是资本、政府和创业者都跑到了消费者前面,入场的选手们在互联网+资本+政府的作用下相信这一新兴市场必定一片蓝海。它仍是个新兴行业、机遇与风险并存。群雄逐鹿的热闹场面终有一天会结束,到时才是这个行业真正成熟的标志。
而对于海淘而言,其主要的赢利点就在于国内外品牌的差价与海外品牌在国内销售的不给力。简而言之,海淘赚取的是海外经销商和国内代理商的利润。有分析者悲观的认为必死:当跨境电商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被品牌商抛弃、其所作所为不过是帮海外品牌培养国内消费者,当品牌商到来之时即为跨境电商死亡之日。
总而言之,趋势有时候就像是盛夏的一场雨、那么突然又捉摸不定,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总是不断在此起彼伏的浪潮中赚着人民币。跨境电商终归要回归商的本质:满足需求。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来、作为站在风口的二师兄,我们都需要冷静分析审时度势:是好是坏要看你如何参与如何把控。静下心来、你是否感觉到风已经越来越小了?